
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上海楼市出现了房价的结界。
地理上直接相邻、或者沿着同一条轨交线路外溢区域,板块间的房价不再是稳定均匀下降,而是会出现突然的下跌,差距好几万。
按照既往的分析逻辑,这是极为不合理的。
一般来说,板块以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决定地段尊贵程度,房价向外围扩散距离递减。
即便是如今上海这种多中心的城市模型,理论上也不该出现断崖式的房价下跌,而是有规律的递减。
为什么两个临近板块的价格会极度不规律的断崖式下跌,形成一个房价结界呢?
01
这些房价结界都在哪?
先说一个例子就是共康。
大宁可以视作北部的一个小副中心,北面的房价结界大概就是共康板块。
大宁往北到了共康,其实房价还在沿着1号线均匀下降,但是再往北到杨行,价格相比于就是断崖式下跌。
共康的商品房房价一度到7万-10万,均价仅4-6万,差距极大。
当然,共康和杨行之间还有一定距离。
相比之下,可能南面的七宝和九亭之间的对比更有代表意义。
传统意义上讲,七宝和九亭都是9号线的外溢板块,都在外环外。
相对来说,七宝社区环境更老旧,受航道的影响更为严重,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可能被下游的九亭反超,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。
七宝板块的房价就是十分的坚挺,次新商品房站稳10w+,老房子的单价都有七八万;
但是嘉闵高架一路之隔的九亭,价格就断崖式跌落,比如北九亭的标杆社区贝尚湾,单价和七宝的皇都花园差了3-4万。
即使去掉学区带来的溢价,差距也未免太多。
类似的房价断层还有很多。
比如唐镇和曹路,三林到周浦到航头,长宁到大虹桥,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房价差,同产品类型的社区单价差距在3-4万。
为什么本应均匀下降的房价突然暴跌了?
02
其实,房价产生断崖式差距的例子其实很早以前就有。
比如很早以前,法租界内外的房产价值完全不是一个梯队。
比如2015年以前,外环线内外的价格也是断崖式下跌。
这种房价的割裂地带,其实就是当时城市格局下,城市和郊区的分界线。
如果形象一点说,这条线所在的地方就是市区房价的结界。
如今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价格断裂带,其实也就是意味着这些板块,成为了新的市区边界。
地理上相邻的区域房价出现了剧烈的分化,本质上,就是二者身份变得不同了。
对于那些曾经都是郊区的板块来说,
跨过这条线,走的就是市区的房价体系,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pk价值。
没进这条线,走的就是郊区的房价体系,沿着连接市区的地铁线路,价值逐级递减。
身份不同,板块价值的评价体系和分析逻辑不同,自然房价的表现就出现了巨大差异。
03
如今的市区边界,其实已经逐步的打破了原来的外环体系,向外扩散。
相比于用成熟路网体系来维护的市区范围,如今的分界线更多是一条“心理边界”:
大部分人认为你是市区,你就是市区,跟在外环内外关系不大,
像七宝,身在外环外,但是并不影响本地居民认为他是市区。
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徐汇闵行的居民来说,这里的地段,并不比更靠近市区的金汇、龙柏等区域差很多,甚至不少居民会主动外搬到七宝。
对于生活在九亭和泗泾的居民来说,到了七宝就相当于进城了,这里本身也成为了属地居民心中的市区。
这种定位下,七宝即便在外环外,即便一路之隔就是郊区的九亭,但是不影响他在市区板块的圈子里玩耍。
市区客户,评价七宝也只会跟市区板块对比,价格体系直接就比九亭高了一级,自然产生了价格断层。
04
当然,浦东的情况更为特殊。
由于浦东城市化发展是散点式发展,各板块之间发展差异较大,广大的区域都没有连片,断层要更多也更明显。
像唐镇,对于以张江为宇宙中心的居民来说,张江核心区是内环,唐镇其实算是中环。
即便唐镇大家已经不觉得那么偏了,还是跟唐镇有巨大价差。
张江的次新房十三万,唐镇十万,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3万块的价值断层。
到了唐镇还没完,唐镇和外面还有断层。
把最贵的张江核心区看做一梯队,外面一圈的唐镇,御桥,三林是二梯队,周康算2.5,再外面一圈的板块才是真正郊区。
过了唐镇到了曹路、合庆,无论是以陆家嘴为核心还是张江为核心,大家都觉得他是远郊了,房价差距显而易见。
郊区和市区的价值感差距十分明显。
以前说到周康接过了三林浦东成交量王者的大旗,本质上也是周康随着张江的牛逼,融入了浦东目前的城市化边界。
要不然就跟航头一样,市区外溢都外溢不过去。
05
当然,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均匀,并非每个板块都打破了原来的外环结界。
这点和城市化建设的成熟度关系很大,像闵行已经把城市边界拉到了七宝和莘庄,但是西北的部分板块,没到外环就给了人们郊区的感觉。
发展的慢,好处就是这边房价体系没有空间断崖下跌,实际上,也是因为上游的板块拉不开差距。
当然,远期发展起来了,自然也会逐渐扩大出去。
纵观外环一圈,情况最为特殊的其实是大虹桥。
大虹桥这个地方其实发展的在外环外算是很不错的,但是问题就在于他的分界线太难突破。
一个高铁站加一个机场,直接拦的死死的,可以视为对周边一半的区域没有辐射作用。
和缺少好房子的长宁无法物理连接只能地铁相连,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大虹桥成为市区。
因此,每每提及大虹桥,大家更多的反应还是那里是郊区。
结语
房价的结界是具有时代性的。
田林刚开发的时候,本地居民去徐家汇还说是去上海,如今早都跟徐家汇连成了一片。
但是,显然这种郊区变市区的难度越来越大。
上海城市边界的扩大,和过去几次人口导入浪潮分不开关系。
随着人口导入速度趋于平稳,板块认知也逐渐固化,上海的板块格局想要再做突破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当然,并非所有区域都没有机会,篇幅有限,具体的板块分析我们之后再聊。
▼以上为正文
编辑∣环线咨询
